|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澄迈县历代建置沿革表

澄迈县历代建置沿革表

关键词:澄迈历代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澄迈县历代建置沿革表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chengma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936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澄迈县历代建置沿革表

二年( 1913 年)

朝  代

年  号

县名

治  所

直辖

隶  属

备     注

唐虞

 

 

 

 

南交

扬越之外微

夏、商、周三代

前2070 - 前256 年

 

 

 

扬越之南裔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裕编纂)

前221 - 前206 年

 

 

 

象郡地之外徽

象郡(郡治在今越南)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裕编纂)

西汉

元鼎六年(前111年)

 

 

 

象郡地之外徽

派遣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主爵都杨仆为楼船将军,率兵十万,征讨南越国,于十月平定南越之乱。
《 汉书· 贾捐之传》、《汉书· 地理志》 卷八

西汉

元封元年(前110 年)

苟中县

县治在今美亭乡东北方文裔岭与青山岭之间

珠崖郡

交趾刺史部

平定南越后,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借耳二郡。珠崖郡领十一县,可考者为石瞪都、砒帽、苟中(今澄迈县的前身于此始置)、颜卢、紫贝、山南、临振7县,4县未详。
《正德琼台志》 (明· 店胃编纂)

始元五年(前82 年)

苟中县

今美亭乡东北隅

珠崖郡

交趾刺史部

檐耳建郡二十余年间,俯耳之民曾六次“反叛”,朝廷罢循耳郡,其地并人珠崖郡。
《汉书· 昭帝纪》

初元三年(前46 年)

朱卢县

一说在今琼山县;一说在雷州徐闻;又一说在广西玉林

合浦郡

交趾刺史部

因连年黎民“反叛”,屡杀汉吏,元帝采纳贾捐之议,罢弃珠崖郡,置朱卢县(都尉治)。
《嘉靖广东通志· 卷四》 (明· 黄佐编纂)

东汉

建武十九年(43年)

珠崖县

不详

合浦郡

督于交州刺史部

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眉冷县名将之二女征侧、征贰姐妹反,马援为伏波将军(史称后伏波)南征,十九年(43 年)4 月杀二人,平息此乱,复设珠崖县,省朱卢县。
《雍正广东通志》 (清· 郝玉麟等编纂)

三国

黄武七年(228年)

 

不详

珠官郡

交州刺史部

改合浦郡为珠官郡,领县二:朱官、朱卢。后孙亮(在位七年,即公元252 年一255 年)又复旧名。
《宋书·州县志》

赤乌二年(239年)

珠官县

不详

珠崖郡

交州刺史部

在徐闻立珠崖郡,在境内立珠官、朱卢二县。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裕编纂)

赤乌五年(242年)

朱卢县

不详

珠崖郡

交州刺史部

改县为郡。七月孙权派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兵三万人讨伐珠崖、檐耳,后复珠崖郡,郡治徐闻,领县三:徐闻、朱卢、珠官。
《吴志· 孙权传》 、《正德琼台志》

太康元年(280年)

 

玳瑁县

不详

合浦郡

 

交州刺史部

 

平吴后,省珠崖郡人合浦郡,改朱卢县为堆帽县。合浦领县六: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瑕增、珠官。
《雍正广东通志》 (清· 郝玉麟等编纂)

南朝元嘉八年(431 年)

朱卢县

不详

珠崖郡

越州

 

春正月,于交州复置珠崖郡,郡治在徐闻,但不久废,并合浦郡。以朱卢、朱官二县属越州。
《宋书· 文帝纪》

齐(479 --502年)

朱卢县

不详

合浦郡

越州

仍沿宋制,以朱卢、珠官二县属越州。《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裕编纂)

梁大同年间(535 --557年)

朱卢县

不详

崖州

广州都督府

冼夫人请命于朝,在西汉儋耳郡地置崖州,统于广州。时儋耳归附冯、冼氏千余山同。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崧编纂)、(雍正广东通志》 (清· 郝玉麟编纂)

陈(557 --589年)

朱卢县

不详

崖州

广州都督府

仍梁制。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裕编纂)、《雍正广东通志)(清· 郝玉麟等编纂)

大业三年(607年)

澄迈县

澄迈村

珠崖郡

扬州隶刺史

隋平陈,改崖州为珠崖郡。领县十:义伦、感恩、颜卢、毗善、昌化、吉安、延德、宁远、澄迈、武德。属扬州刺史部。
《汉书· 地理志》

武德五年(622年)

澄迈县

澄迈村

珠崖郡

广州总管府

汉阳太守冯盎以(南越之地)番禺、苍梧、珠崖地降唐,高祖析其地为八州。海南设崖州、儋州、振州3 州。崖州领县四:颜城、澄迈、临机、平昌。儋州领县四:义伦、昌化、感恩、富罗。振州领县四:宁远、延德、临川、陵水。
《新唐书· 地理志》 (卷四三)及《 新唐书· 冯盎传》
注:崖州治所于今琼山龙塘镇大宾村(古称石岭村或石陵村附近)附近。

贞观元年(627年)

澄迈县

澄迈村

崖州都督府

岭南道

时全国分十道。置丈谢11 都杆府,是海南最早的统衬于政领份机构。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堪编纂)

贞观十三(639年)

曾口县

今永发镇博罗村

琼州

岭南道

析琼山、澄迈狡曾日、颜罗、客琼三县;以原属琼州之万安、畜罗、阵辽三县,改隶崖州(澄迈仍属崖州)。
《新唐书· 地理志)(卷四三)

乾封二年(667年)

曾口县

今永发镇博罗村

琼州

岭南道

琼州领地除临机县(今临高)外,琼州与琼山县、曾口县、颜罗县、容琼县、乐会县一起被黎人攻占,临机县(今临高)划归崖州。122 年后,朝廷才收复上述领地。
《新唐书· 地理志》 (卷四三)

贞元五年(789年)

曾口县

今永发镇博罗村

崖州

岭南道

岭南节度使李复征讨“山酮蛮”,收复琼州,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l 州5 县领地,临高(临机县改称临高县)也自崖州归琼州。至此,琼州领地5 县被黎人占据122 年。
《新唐书· 地理志》(卷四三)

五代十国

南汉乾和十五年( 957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崖州

南汉

南汉刘晨乾和十五年(公元957 年),省琼州之曾口、颜罗二县,曾口之地人澄迈。
《新唐书· 地理志》(卷四三)
注:南汉国治所于广州。一说贞明三年(917 年)

开宝五年(972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琼州

广西南路

太祖遣潘美克广州,灭南汉割据政权后,海南归属宋王朝,废崖州,以其地人琼州,领六县。澄迈县隶琼州自此始。
《道光琼州府志)(清· 明谊、张岳裕编纂)

神宗熙宁六年(1073 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琼管安抚司

广西南路

以琼州为琼管安抚司,领原琼州之属县。琼州总管海南自此始。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裕编纂)

宣和元年(1119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琼管安抚都督

广西南路

改为琼管安抚都督。
《宋志·地理史六》(卷九十)

至元十五年(1278 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琼州路安抚司

湖广行中书省

改琼州为琼州路安抚司,隶湖广行中书省。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扁编纂)

至元十七年(1280 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琼州路安抚司

湖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置海北海南道宣慰司于雷州,海南诸郡皆归其管辖。《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裕编纂)

至元二十八年( 1291 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琼州军民安抚司

湖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十月,改琼州路为琼州军民安抚司
《元史·世祖纪》

天历二年( 1329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乾宁军民安抚司

海北元帅府

十月,改琼州路军民安抚司为乾宁军民安抚司
(元史·文宗纪)

元统二年( 1334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乾宁安抚司

海北元帅府

乾宁军民安抚司改为乾宁安抚司
《元史·顺帝纪》

至正二十三年( 1363 年)3月

澄迈县

今老城墟

乾宁安抚司

广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顺帝至正末,海南岛改隶广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元史· 顺帝纪》

洪武元年(1368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琼州

广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十月,乾宁安抚司改为琼州,仍属广西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裕编纂)
《明史· 太祖本纪二》 (卷二)

洪武三年( 1370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琼州府

广东行中书省

十一月,升琼州为府,改属广东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裕编纂)

洪武九年( 1376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琼州府

广东承宣布政使司

琼州府领县七: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乐会、会同。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肠裕编纂)

正统七年( 1442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琼州府

广东布政使司

琼州府领县五:琼山、澄迈、定安、文昌、会同。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裕编纂)

顺治九年( 1652年)

澄迈县

今老城墟

琼州府

广东布政使司

琼州府领州一县七:儋州、琼山、澄迈、定安、文昌、会同、乐会、临高。
《道光琼州府志》 (清· 明谊、张岳箱编纂)

光绪二十一年( 1895 年)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州府

广东布政使司

光绪二十一年,县治迁金江市
《光绪澄迈县志》 (清· 龙朝诩、陈所能编纂)

宣统三年( 1911 年)11月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道

广东都督府

《海南岛志》 (陈铭枢总纂,1933 年出版)

 

元年( 1912 年)l月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道

广东都督府

海南岛的政治体制仍袭清制,置琼崖道。
《海南岛新志》 (陈植著,1948 年出版)

元年(公元1912 年)7 月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绥靖处

广东都督府

为广东省派出机关。
《海南岛新志》 (陈植著,1948 年出版)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镇守府

广东都督府

《海南岛志》(陈铭枢总纂,1933 年出版)

二年( 1913 年)8月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绥靖督办公署

广东都督府

《海南岛志》(陈铭枢总纂,1933 年出版)

三年( 1914 年)夏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道

广东省巡抚使公署

《海南岛志》(陈铭枢总纂,1933 年出版)

五年( 1916 年)7月

澄迈县

金江镇

两广矿务督办公署

广东省长公署

《海南岛志》(陈铭枢总纂,1933 年出版)

七年( 1918年)11月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道

广东省长公署

《海南岛志》 陈铭枢总纂,1933 年出版)
《简明广东史》(蒋祖缘主编,1993 年广东出版)

十年( 1921 年)2月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善后处

广东省长公署

同上

十二年( 1923年)冬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善后处

广东省政府

同上

十五年( 1926年)11月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行政视察专员公署

广东省政府

同上

十七年( 1928年)3月

澄迈县

金江镇

南区善后委员公署

广东省政府

同上

十八年( 1929年)夏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实业专员公署

广东省政府

同上

十九年(1930年)5月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行政专员公署

广东省政府

同上

二十一年(1932年)7月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绥靖委员公署

广东省政府

同上

二十五年(1936年)7月

澄迈县

金江镇

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广东省政府

《海南岛新志》(陈植编著,1948 年出版)
《简明广东史》(蒋祖缘主篇,1993 年广东版)

二十八年(1939年)2月

澄迈县

金江镇

琼崖战时党政处

广东省政府

同上

二十八年(1939年)12月

澄迈县

金江镇

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广东省政府

同上

三十四年(1945年)9月

澄迈县

金江镇

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广东省政府

《海南岛新志》(陈植编著,1948 年出版)
《简明广东史》(蒋祖缘主篇,1993 年广东版)

三十八年(1949年)4月

澄迈县

金江镇

海南特别行政长官公署

直隶国民政府中央行政院

1949 年4 月1 日,成立海南特别行政区长官公署和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直隶国民政府中央行政院,辖l 市16 县(澄迈县属之)和南中国海西沙、中沙、东沙、南沙诸群岛

三十八年(1949年)6 月

澄迈县

金江镇

海南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海南特别行政长官公署

1949 年6 月,成立海南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在澄迈县金江镇澄迈中学内,直辖澄迈、临高、澹县、昌江、白沙5 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5 月

澄迈县

金江镇

海南军政委员会

广东省人民政府

1950年4月16日,解放军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4月22日澄迈县解放,5 月l 日海南岛解放,实行军事管制,军政合一。

1951年4 月

澄迈县

金江镇

海南军政委员会西区办事处和海南行政公署

广东省人民政府

1951年4月22日,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海南军政机构分设,实行双重领导。1953 年下半年,海南军政委员会停止行驶职权。

1958年12 月

金江县

金江镇

海南行政公署

广东省政府人民委员会

1958年12月1日,中共海南岛委员会和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将澄迈、临高两县合并,海南初定名金江县,县治在金江镇。

1958年12 月

金江县

金江镇

海南行政区公署

广东省政府人民委员会

1958年12月22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会议决定,金江县改称澄迈县(但对外仍用“金江县”名),县治金江镇。

1959年3 月

金江县

金江镇

海南行政区公署

广东省政府人民委员会

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86 次全体会议决定金汀县改名澄迈县,4月正式启用“澄迈共”名。
注:据查1959年1月l日到3月25日出版的《南力日报》 ,报端出现金江县名。

1961年5 月

澄迈县

金江镇

海南行政区公署

广东省政府人民委员会

1961年5月30日 , 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恢发澄迈、临高两县原来建置

1967年3 月

澄迈县

金江镇

海南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广东省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7年3月25日成立海南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海南最高权力机构。

1968年4 月

澄迈县

金江镇

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

1968年4月,成立澄迈县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澄迈县人民委员会停止行使职权后自然消失。

1981年12 月

澄迈县

金江镇

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公署

广东省人民政府

1981年12月,撤销澄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澄迈县人民政府,实行党政分开。

1984年10月

澄迈县

金江镇

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

广东省人民政府

海南行政区被中央政府单列为直接拨款地区(市)之一。

1988年4  月

澄迈县

金江镇

 

海南省人民政府

1988年4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成立,简称“琼”,省会海口市。海南省直管市县。1998 年12月仍之。

           建 置 区 划
 
    澄迈县前身为苟中县,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设立,隶珠崖郡,县治那舍都(今美亭乡东北隅)。西汉初元三年(前46年)废苟中县。隋大业三年(607 年),在原苟中县地设立澄迈县,县治设在澄迈村,后移至澄江坡(今老城墟)。清光绪二卜年(1895年), 县治迁至金江镇,今因之。清光绪元年至宣统三年间(1875一1911年),设置恭贵和永泰两乡,下辖41个都共358个图。
    民国建立后,废都图设警察区署,实行保甲制;不久又废警察区署设民团,实行里甲制;后又废民团设区公所,恢复保甲制。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县设立6个区公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设5个区,15个乡(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沿袭区、乡建制。
    1950 年5 月,全县设立5个区、57个乡(镇); 1952 年8月3日设立6 个区、57个乡(镇)。1953 年3月,设立6个区、105个乡(镇)。1957年8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4个乡(镇)。1958年9月20日后撤销乡(镇)建制,设立6个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后,撤销人民公社,全县设立16 个区、1 个区级镇,下辖145个乡,1021个管理区。1986 年11月后,撤销区公所和小乡建制,全县设立12个乡级镇和6个乡,145 个村委会,1021个村民小组。1989 年,乡镇辖下村民委员会更名为管理区,村民小组复名为村民委员会;四95年,管理区改名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改为村民小组。1998 年全县共有12个乡级镇和6个乡,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
 
         建 置 沿 革
         一  县域变迁
 
     清代康熙时期,澄迈县疆域:县治位于琼州城之西30公里,县域东西长40 公里,南北宽80公里,周长175公里。其辖区:东至七里铺5公里接琼山县界,南至南黎都80公里抵琼山界,西至黄峋铺30公里接临高县界,北至北沙海岸15公里;东南至富实都30公里接琼山县界、45公里抵定安县界,西南到西黎都90公里抵生黎,东北至丰盈都海岸5公里,西北到那蓬都海岸25公里。
    民国时期,澄迈县疆域沿清。1939年,日军侵琼,澄迈沦陷,其时,澄迈县有国民政府、苏维埃政府(含民主政府、人民政府)和日伪政权并立。其边睡地域归属不稳,时属本县,时归他县。1949年,澄迈县辖地:东至丰盈、道寮、新民(典读)、安仁一带乡村,西到大王岭、马鞍岭、美朗岭、大云墟、美若村、马袅港一线,南含花公岭、海军、西昌、南棍园等地,北临琼州海峡。
    1950年澄迈县人民政府接管政权后,县辖政区进行小调整。1953年,澄三区后黎村划给琼山县。1955年10月30日,西昌、西区、海军、仁教等4个乡及良田乡5个自然村划人屯昌县。1958 年6 月,瑞溪乡的坡脑村划给定安县。1961年7至10月,自莲公社的美郎(党)、安仁、安南一带地方先后划人琼山县美安公社管辖。1964年4月30日,自莲公社的新民村(古名叫典读村或佃读村)一带地方移交琼山县美安公社管辖。1995年1月20日,老城镇的丰盈和拨南管区划归海口市丰南乡。
    1998年底,县域东西最宽处45 公里,南北最长处92 公里,边界周长(含海岸线)399 公里。以县城金江镇为中心,东至永发镇驻地35 公里,与琼山市境连接,边界线长542 公里;西至山口乡驻地6 公里和临高县毗邻,边界线长60 . 6 公里;南达文儒乡驻地26 公里,地界与屯昌县相连,边界长621 公里;北临琼州海峡,距县城金江镇43 公里;东南至新吴镇驻地46 公里,地域与定安县交界,边界线长411 公里;西南至仁兴乡驻地43 公里,辖地与澹州市、琼中县相接,与澹州市的边界线长26 . 3 公里,与琼中县的边界线长263 公里;东北至老城镇驻地33 公里,与海口市接壤,边界线长6 . 1 公里;西北至桥头镇驻地32 公里,与临高县马袅交界。
 
           二   历 史 沿 革
 
     澄迈县地域从设县起至1998年,已有2108年的历史。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岛上设珠崖、澹耳两郡,设16 县,有23 以犯余户,隶交趾刺史部。从此,海南岛正式列人西汉封建王朝的版图。珠崖郡下置11 县:目覃 都、紫贝、苟中、玳瑁、颜卢、山南、临振7 县,余4 县未详。儋耳郡下置5县(略)。苟中县隶珠崖郡,郡治在今琼山市龙塘镇潭口村委会大宾村(古称石岭村或石陵村);一说在今琼山市遵谭镇东谭村。苟中县治设在那舍都(今美亭乡东北隅)。
    西汉置珠崖郡后,因黎民不堪其官吏强征暴敛,多次群起“叛乱”。西汉初元三年(前46年),朝廷撤销海南岛所有郡县,在大陆设朱卢县遥领海南(苟中县自设立至罢弃仅65年),中央封建王朝鞭长未及,海南成为“自由岛”。梁大同六年(540年),高凉郡冼夫人请命于朝,在海南儋耳故地设崖州,管辖海南岛,结束了海南600年“自由岛”的历史。
    隋大业三年(607年),在旧苟中县境立澄迈县,属珠崖郡。澄迈县名自此始。唐武德五年(622年),澄迈县管辖4 个乡,改珠崖郡为崖州,澄迈隶属崖州。唐贞观五年(631年)析崖州之琼山设置琼州,琼州名自此始。澄迈仍隶属崖州。唐贞观十三年(639年), 析琼山、澄迈领地增设曾口、颜罗、容琼三县,均隶属琼州。唐乾封二年(667年),琼州领地除临机县外,琼州与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1 州5 县被黎民攻占,朝廷无奈将临机县划归崖州管辖。唐贞元五年(789 年), 124 年后,岭南节度使李复收复琼州及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1 州5 县,置琼州都督府,同时罢崖州都督府。琼州都督府领崖州、琼州、儋州、振州、万安州5 州和22 县。澄迈县隶属崖州。
  五代十国南汉乾和十五年(957年),琼州之地省颜罗、曾口两县,曾口县地(辖区约今澄迈县的瑞溪、新吴、永发3个乡镇,今定安县的新竹镇等,今屯昌县北部等地)划人澄迈县。曾口县治在今永发镇博罗村。
  宋开宝五年(972 年),澄迈县管辖贵平、恭顺、永泰3个乡。废崖州,以其地人琼州,澄迈县隶属琼州自此始。其时琼州领地有6县:琼山、舍城、澄迈、临高、文昌、乐会。宋熙宁六年(1073年),海南置1州3军10县2镇。1州即琼州,设琼管安抚司,澄迈县隶属琼州。宋宣和元年(1119年),琼管安抚司改为琼管安抚都督,澄迈县隶属琼管安抚都督。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琼管安抚都督改为琼州路安抚司,澄迈县隶于琼州路安抚司。
  明洪武二年(1369年),琼州路安抚司改为琼州安抚司,澄迈隶属琼州安抚司。洪武三年(1370年),琼州升为琼州府(府治所在今琼山市府城),领崖、儋、万3 州13县(后撤并为10县)。从此,海南岛有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 琼州府。澄迈县直隶琼州府。
    明成化元年(1465年),海寇猖撅,邑城内外又一次化为一炬。成化五年(1469年), 大学士丘浚(琼山人)以县治在海滨,为预防不测,议徒建城治在保义都北畔,遭澄迈县举人李宣等绅士所阻未果。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县秦志道排除众议,奋然选定县治新址于保义都之北畔,并买北畔岭上下2处300 亩,先建社学,稍后动工建县衙夫幼卜,又因当道胡永晨公以工役劳费,未果。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澄迈县岁贡生李向阳复奏迁治北畔岭,知县许应龙以海寇屡犯县治为由,议欲行之,又遭县治绅士强烈反对,亦因财哑民困而未果。此后,迁治与保治之争的风波渐渐停息。
    清袭明制,澄迈仍直隶于琼州府。
    清光绪元年(1875年),迁治与保治之争停息324年后,再起波澜。澄迈县各绅士又议迁县治,相率往北畔岭勘视,多数人认为其地不适宜建县治而作罢。光绪十七年(1891年),知县李德重得到金江地区徐江绕诸绅和永泰乡各都图乡民的财物支持,在金江镇创建金江行署。行署建设方兴,李德重不幸病卒(李德重任后有张士程、俞焕、薛贺图3 人继任澄迈县知县)。光绪十八年(1892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年),历经俞(误说“余” )、薛两任努力,金江行署始告建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知县薛贺图将县署从今老城墟迁到金江镇金江行署办公。历经426 年的迁治与保治之争,以“迁治派”的愿望实现而告终。
    民国元年(1912年)7月,隶属琼崖绥靖处,为广东省派出机关。民国二年(1913年)3月,隶属琼崖镇守府。同年9 月,隶属琼崖绥靖督办公署。民国三年(1914年)夏,复设琼崖道,澄迈县隶属琼崖道。民国十年(1921年),废琼崖道,设琼崖善后处,为广东省派出机关,由粤军驻琼旅长为处长,掌管军民两权,澄迈县隶属琼崖善后处。民国十五年(1926年)2月,国民革命军渡琼,驱逐军阀邓本殷出琼,废善后处,澄迈县隶属琼崖行政区委员会。同年11月,隶属琼崖行政视察专员公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隶属广东省南区善后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隶属广东省琼崖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7月,又隶琼崖绥靖委员公署。8月,澄迈县公署改称澄迈县政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2月,隶属琼崖战时党政处,为广东省政府派出机关。12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 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隶属广东省政府主席琼崖办公处。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1日,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同年4 月,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公署。同年5月,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海南各级政权全部解体。
    1950年4月22日,澄迈县解放。中共澄迈县委员会、澄迈县人民政府从六芹山迁进县城金江镇,接管澄迈县。同年5月26日,撤销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及琼崖临时人民政府西区专员公署,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1951年4月,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西区办事处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双重领导。1953年下半年,海南军政委员会停止行使职权。1958年12月1日,澄迈和临高两县合并,初称金江县,县治金江镇。1959年3月22日(一说1959年1月13日),正式改称澄迈县。1961年5月30日,恢复澄迈、临高两县建置。1967年3月,隶属广东省海南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 年4 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 年10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1988年4月,海南建省,澄迈县直隶海南省。1998年12月仍因之。



建国前后澄迈县行政区域建置与沿革

澄迈县地处海南岛北部,位于东经109°45′至110°15′,北纬19°23′至20°01′。北临琼州海峡,东与海口市、定安县交界,南与屯昌县、琼中县相邻,西与儋州市、临高县接壤。全县东西宽56.25千米,南北长70千米,总面积2067.6平方千米。

民国元年(1912年),澄迈县设有9个区,区下设乡(镇)。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立6个区,即金江为一区、加乐为二区、瑞溪为三区、白莲为四区、福山为五区、中兴为六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澄迈县设立5个区,15个乡(镇),143个保,982个甲,11372户。

1950年4月23日,县政府从六芹山迁入金江镇。5月1日,澄迈县全境解放。是年澄迈县建制为县政府、区公所、乡政府三级。全县划为5个区,57个乡,一个办事处,辖有1090个自然村。第一区公所驻于金江镇,第二区公所驻于加乐墟,第三区公所驻于瑞溪墟,第四区公所驻于白莲墟,第五区公所驻于中兴墟。

1952年8月后划为6个区56个乡(一个乡级镇)。1953年全县划为6个区106个乡(镇)。是年,土改结束,民主建政照原6个区划为101个乡(镇),即一区金江,二区加乐,三区瑞溪,四区白莲,五区中兴,六区福山。同年11月11日划琼山县第八区美党乡美朗村归澄迈县第四区南兴乡领导。同年澄三区瑞溪墟后黎村划归琼山县。1954年9月澄迈县人民政府改称为澄迈县人民委员会,驻地金江镇,定为丙等县。1955年2月19日澄迈第四区增设盐丁乡。是年,澄二区西昌、西区、海军、仁教等4个乡划入屯昌县。

1957年上半年,撤区并乡,全县由102个小乡(或镇)合并为14个大乡(镇)。即太平乡、长安乡、旺商乡、加乐乡、北雁乡、瑞溪乡、永发乡、白莲乡、美亭乡、中兴乡、仁兴乡、美合乡、福山乡和金江镇。1958年8月,瑞溪乡坡脑村划给定安县;同年秋,北雁乡以王文儒烈士名字命名为文儒乡。

1958年10月,撤销乡(镇)建制,按原区的范围组织“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澄迈县建立金江、加乐、瑞溪、白莲、中兴和福山等6个人民公社,辖59个生产大队,383个生产小队。

1958年12月1日,澄迈县和临高县合而为一,初称“金江县”,县委县政府办公场地设在原澄迈县。1958年12月21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书记处会议决定,合并后县名定为“澄迈县”。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同意批准县名定为“澄迈县”。1961年5月,恢复澄迈、临高两县建置。

1959年从金江公社分出太平公社。1961年5月后,太平公社分出山口公社、长安公社,加乐公社分出文儒公社,瑞溪公社分出永发公社,白莲公社分出老城公社、美亭公社,福山公社分出桥头公社,中兴公社分出仁兴公社。1962年,永发公社分出新吴公社,至此,全县共16个公社,315个大队。1963年2月合并大队,将原有的大队合并为154个大队。1963年白莲公社安仁大队的安仁墟、美朗村、安南村划给海口市郊管辖。1964年4月又将白莲大队的新民村(即典读村)划给海口市郊美安公社管辖。1965年2月,金江公社分出金江镇(社级镇)。同年,中兴公社和安大队并入红卫农场(现和岭农场),仁兴公社美合大队并入昆仑农场,联丰大队3个生产队并入西达农场,文儒公社东联大队并入红岗农场,福山公社土艳大队并入红光农场。1972年6月成立马村渔业人民公社。1974年4月分设石浮公社。1976年9月成立大丰公社。同年10月,金江镇改制成立澄城公社。1978年9月,全县有20个人民公社。1981年4月,福山公社并入红光农场,仁兴公社并入西达农场。1982年2月,大丰公社并入澄迈县华桥农场。是年,全县有17个人民公社、179个大队。

1983年10月后,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区、乡建制。全县有金江、太平、山口、长安、加乐、文儒、石浮、瑞溪、永发、新吴、白莲、美亭、老城、马村、中兴、桥头等16个区和金江镇(区级),下辖134个乡(包括3个乡级居委会)、844个村民委员会。

1986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区公所和小乡建制,实行乡(镇)、村制。区改为乡(镇),乡改为村委会,村委会改为村民小组。全县设有金江、加乐、长安、瑞溪、永发、新吴、白莲、老城、马村、村头、中兴、福山等12个镇和太平、山口、美亭、石浮、文儒、仁兴等6个乡。1987年3月,全县有18个乡(镇),辖17个居民委员会和140个村民委员会。

1992年将乡镇之下的村民委员会更名为管理区,村民小组复名为村民委员会。1993年全县18个乡(镇)有146个管理区。

1994年12月5日,老城镇拔南管区和丰盈管区划给海口市丰南乡管辖。

1995年,海南省统一撤销管理区建制,将管理区改设村民委员会,原村民委员会改为村民小组。全县18个乡(镇)设有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434283人。

2002年7月15日,经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县原有的12个镇6个乡合并为10个镇,合并后的镇为:金江镇、老城镇、永发镇、文儒镇、瑞溪镇、加乐镇、中兴镇、桥头镇、福山镇和仁兴镇。即将金江镇、长安镇、美亭乡、太平乡和山口乡的山口、高山朗、善井、道南、仁丁等5个村委会合并,设立金江镇;将老城镇、马村镇、白莲镇合并,设立老城镇;将新吴镇和永发镇合并,设立永发镇;将文儒乡与石浮乡合并,设立文儒镇;将中兴镇与山口乡的大云、旺商、福安、孔水、横滩等5个村委会合并,设立中兴镇。撤销仁兴乡设立仁兴镇;瑞溪镇、加乐镇、福山镇、桥头镇保持原行政区划不变。

境内有西达、昆仑、红光、红岗、金安、和岭等6个国营农场,还有澄迈县华侨农场、仁兴热作场,澄迈太平林场及县属的大拉农场、红山农场。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