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加乐镇

加乐镇

关键词:加乐镇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加乐镇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chengma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40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加乐镇位于澄迈县南部,镇政府所在地加乐墟,北距县城18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南蛇岭将镇区隔成加乐峒和加朗峒,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境内岭丘相连连,田冲弯,梯田叠,风光秀丽。

  “加乐镇,早于公元1406(明永乐四年),在嘉岭(即岭腰)西麓建小集,称加玉墟,清康熙年间,迁至营石坡村北,改名加乐墟,取‘…,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义。公元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南黎二都又在安常坡村西北(即园尾村旧址),兴建新市。当时新市旧市同时赶集体。1950年老市废。解放后,澄二区公所驻于加乐墟。1986年改为加乐镇沿袭至今。

  加乐镇为礼乐之乡。早于清代康熙四十七年(1708)就创办南离社学,教化子弟。此后社学、义学、私塾陆续在中村兴办。附近邻村开馆教八音,唱琼剧。民国时期,设立加乐国民小学,大村有八音队,业余琼剧班干和排球队等。解放后,教育事业声速发展,文化娱乐颇为活跃。

  镇政府现辖村委会10个,居委会1个,自然村76个,总人口21499人,今有职业中学一所和小学16所,金屯路从境内穿过。全镇土地面积8200公顷,其中耕地106公顷,含水田701公顷。历来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为本县培育黑猪良种猪苗基地和橡胶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橡胶、槟榔、胡椒、山茶油、杂交猪苗。常年粮食产量7500吨,猪苗年产6.5万头,工业产口有浓缩乳胶、木材、花岗石和年产100万个手工编织瓜菜萝筐等。还有南蛇岭石英石矿和石柱岭花岗矿等。

  一、历史传统

  1、军坡节即家家乐文化节

  农历二月十五是加乐镇的传统军坡节,又称公期,是加乐镇群众纪念垌主公关圣帝君和墟主公昌化老爷两大神的民间传统节日。在军坡节期间举行的主要活动有:一是拜神祭祀,邀集道士,在关圣庙摆设斋场,祭拜“公祖”,祈福消灾,祈求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吉祥如意、人丁旺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二是“装军”游街。队伍由一位有威望而子孙满堂的吉利父老举着精致的首牌引路,彩旗队、锣鼓队、武打队、腰鼓队、八音队、舞狮队等上千人的队伍,

  热热闹闹游街巡巷,同时抬着关圣帝君、昌化老爷、周仓、关平等众神偶像,“贯杖”的降神童子,大显神通,走家串户。墟上家家户户都摆设香案在门口迎接,有的还把红包、香烟、糖糕等礼品高挂在门口,让武狮队在门前舞狮献艺,爬上高处摘取礼包,然后主人大放鞭炮赞贺。有时,“装军”队伍中还有装扮成观音等神话传奇人物和历史英雄人物,让群众观赏。三是“绑班”演戏。一般是演出大型古装琼剧和木偶戏,每年的军坡节都连续活动三天三夜。道士斋场结束,军坡也随之收场。

  在军坡节,墟上家家户户不仅设香案迎神接福,还摆宴席招待亲戚朋友。不少群众地公期大吃大喝,讲排场,搞攀比,铺张浪费,形成陋习。

  自二00四年起,镇委、镇政府主动介入,在尊重民间传统习俗的同时,引导群众过文明公期,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把军坡节办成文化节。文化节期间举办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有琼剧调演歌手比赛、书画比赛、排球比赛、兵乓球比赛、拔河比赛。巡演的队伍是反映加乐镇人文风景、文明家园、经济建设的彩车方队、礼仪队、彩旗队、仪仗队、秧歌队等。为了使文化节办得更富有地方特色和具有时代精神,把文化节定名为“加乐家家乐”文化节。一是根据镇名“加乐”与“家乐”偕音,二是往后文化节举行的文体活动以构建和睦家庭为主题,引导群众过文明公期,感受先进文化带来的欢乐。

  2、加乐善会寺

  加乐善会寺位于加乐墟西南1公里地方。原为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澄迈知县吕登赢创建,原址在南蛇岭(又名崩岭)西麓。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知县高标魅又反动当地父老迁到今址。经世代维修和扩建,有土木结构的正室3间,后座为“大雄宝殿”,有东西厢房两幢,还有正门、围墙等建筑物,占地面积8亩,颇具规模,为加乐地方数万人活动的佛教圣地。

  海南解放后,地方政府借善会寺做谷仓,堆积政府征收的粮食。1971年在“文化大革命”的“破旧立新”风浪中被拆毁,观音、罗汉化灰升天。1993年,当地志士仁人,乘太平盛世,百业振兴之机,按佛旨纶音,平心遏欲之民意,发动广大群众捐集资金,重建善会寺。经历三年,共筹集资金46万元,以钢筋水泥结构重建起“大雄宝殿”和“天王宝殿”两座富丽堂皇的佛宇、钟楼及东厢房。重刻回观音菩萨佛祖等五尊栩栩如生的佛像。且按老例恢复活动。今为加乐地区旅游景观之一。

  二、民俗文化

  1、加乐人喜爱琼剧

  元、明时期,从大陆移民来琼岛的人很多。其中闽、浙一带人尤多,他们为了酬神,常从家乡带来戏班演戏。神偶喜欢看戏是一种人为形成。然而观众喜欢看戏却看在眼里,一地演戏十里观众蜂拥而来。于是,从浙江温州、福建、广东一带传入的杂剧逐渐在琼扎根,到明代正德年间,开始有扮演杂剧、唱演土戏就是以本地土语唱戏。至于明末清初,海南各州、县已普遍演唱土戏。土戏“初唱潮音,杂以闽广土调”。土戏的形成是经过吸收当地的民间八音乐曲、民歌,特别是道场的斋戒,直至现在海口和府城人还把琼剧叫作“斋”,做戏叫做斋,看戏叫看斋。杂剧进化为土戏,土戏又逐渐方言化、土调化,开始形成带有帮腔的曲牌体琼剧。清代末期,广东的军戏流入活动,琼剧又吸收军戏曲调,由曲牌体发展成为板腔体。琼剧发展到今天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成为一个有整套唱腔和整套表演程式的地方剧种,屹立于全国戏曲艺林之中。加乐人对琼剧的爱好是有历史性的,远的没有资料可考,可以二十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加乐人就在镇上的咖啡园(现加乐镇卫生院地址)聘请戏班演戏,由赌场老板出资,一演便是十日半月。(当时亦称“财钱戏”)引加乐各村人看戏,而且牵动到周围的石浮、西昌、西黎等地的人也赶来加乐看戏。平时则为军坡、结婚、祝寿、升学等等也有聘调戏班演戏助兴的。日军侵琼期间,基本上没有演戏。日军投降后开始恢复演戏;特别是解放后,在党的“双百”方针的指导和推动下,琼剧很快发展起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琼剧的发展超过历史的高峰。除了县有专业琼剧团经常演出外,加乐自发组织的业余琼剧团就有:加乐墟、长岭、常树、加乐村、加茂、加朗、乐溪等业余琼剧团。其中加乐墟业余琼剧团就从解放前断断续续办到现在的华乐琼剧团,可见加乐人不仅喜爱看琼剧,还喜爱演唱琼剧,是加乐被誉为文化之乡的不要缺少的一部分。如今,加乐人,在外参加各个琼剧团体的有20多人,有编剧、导演以及生角、旦角、须生待多人,其中有4名省级戏剧家协会会员。在器乐方面,有掌板、掌调和各类乐器演奏手。因此,社会上有“加乐是戏班之乡”的说法。

  2、加乐的民间八音

  八音是古时对乐器的总称,指的就是制造乐器的八种主要材料:金、土、石、革、木、丝、匏、竹等八类。海南民间八音包含打击乐的鼓、钹、锣、和吹、弹、拔、打的呐、笛、弦、阮、胡、琴之类的民族乐器,它不一定是八种乐器,八种音响,一向在一个演奏队中使用的乐器是根据自己的条件而定。乐队在演奏中鼓为首,起指挥作用,因此,群众又称八音为鼓首(海南话念“守”)。加乐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众多的农村设立八音馆,培养八音手,流传到现在还有加乐墟、乐溪、长岭、加乐村、彰坡、加志、常树、茅坡、德润、镜坡等等村有民间八音队。他们逢年过节,遇上喜事、像结婚、祝寿等等都集中演奏,以示庆贺,农闲时也演奏为乐,活跃农村文化娱乐生活。

  三、人文特色

  1、加乐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

  加乐革命烈士纪念碑,座落在加乐墟西南2公里的园岭西麓,坐东向西,占地1300平方米,碑庭200平方米,碑高8.41米,碑基高1.6米,正面宽2.5米、厚2.1米,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四周有护栏。碑身正面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基正面阴刻碑文、背面阴刻李鸿儒、王琼业、吴文龙等56位革命烈士英名,左侧阴刻加乐地区57个老区村庄名、右侧阴刻捐资建碑者芳名。于2006年春,县关工委和加乐镇党委、政府决定:从社会集资,兴建加乐革命烈士纪念碑。经各界志士仁人鼎力支持,共筹集资金6万余元,同年11月5日动工,腊月落成。此碑的特点是:碑基四面都阴刻有历史价值的碑文。加乐镇政府主建,澄迈县关工委协建。系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文化之乡藏宝库 三老犬年出三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06年在加乐文化史上添了新的篇章。效古村何泽富、瑞味园村王明恩、王美丰村王哲贵三位先生,都是年逾古稀的老叟,他们退而不休,老骥无鞭自奋啼,继续笔耕不已,结了硕果,在2006年内,三人同时出了书,既增加了人们的精神粮食,又给社会留下一份珍贵的财富。现分述于下:

  原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高级讲师、作家何泽富先生2006年出版的《银湖逸韵》一书,系作者第二部文学作品(第一部是《乡韵趣吟》)。该书分诗韵、琼韵、文韵三部分15.6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本土民俗,触手可及,异国风情,栩栩在眼。甘酸苦辣咸诸味皆有,喜怒哀乐怨五情俱全。有些内容是作者的生活缩影,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是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澄迈县方志办原副主任、史志研究员王明恩和同仁编撰的《澄迈县金江志》一书,于去年春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是作者退休后编写的第七部地方志书(其余六部的书名是《澄迈县土地志》、《博潭村志》、《澄迈祖源志》、《重建善会寺纪念册》、《澄迈妇女八十年》、《王伍公支谱》)。该书全面记述澄迈县政府驻地金江镇的七百年沦桑史,收录了金江10个社区居委会辖区的自然和社会、历史和现状,共分23章107节52万字,是金江地区第一部以文字记载的信史,值得阅读和收藏。

  地质工作者、工程师王哲贵先生撰著的《琼州古塔与科学风水》一书,于2006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是作者的处女作。该书分琼州古塔与科学风水两部分,共7万字。第一部分阐述古塔的渊源、发展、造型、作用等内容,着重介绍海南13座古塔的外貌、建筑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作者对中国传统的风水学提出新的理念和论据,拟名科学风水,是我国目前突破性的独见。该书知识面广,古今皆述,可读性强,值得阅读和研究。

  俗话讲: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在加乐这块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年间竟然有三位退休老干部出版三本不同体裁,内容各异的专著,这正是加乐峒地灵人杰的佐证。

  3、加乐是尊师重教,礼乐之乡,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方面享有盛名,教育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践里,课前课后激烈维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而备受传统文化熏陶,育和磨砺的加乐儿郎,几十年间,竟然也贤良荟萃,于清雅恬静的橡胶林里,于径直幽爽的槟榔山处,接踵并肩地相继走出二十二位中学校长。加乐中心小学为我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输送9名学子,也为我国各高等院校输送631名学子。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